(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謀求鎖定更多市場份額,動力電池企業頻頻與整車企業達成合作。“我們沒有這方面應披露和未披露的信息。”5月4日,針對當日市場有關“天齊鋰業考慮入股SMART AUTOMOBILE”的傳聞,天齊鋰業方面對記者表示;吉利控股則回應稱“并無相關信息”。今日,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天齊鋰業正在考慮購入智馬達汽車的少數股權,投資金額約為1億至2億美元,目前相關談判正在進行中,而這也將成為智馬達汽車最新一輪私募融資的一部分。“針對相關媒體的猜測內容,我們不予置評。”作為“當事人”,有smart高層對記者表示。“競爭加劇下,動力電池企業開始進入快速洗牌期。”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工業級碳酸鋰的降價,疊加新能源車下游需求增速放緩、產業鏈去庫等影響,鋰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伴隨著板塊一季度業績的陸續披露,僅有天齊鋰業和永興材二家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鋰礦下降對于業績影響巨大,不少動力電池企業頻頻與整車企業達成合作,以求鎖定更多市場份額。”欲將觸角延伸至行業最下游新能源汽車終端的不僅僅是天齊鋰業。除已經入股極氪、阿維塔等企業的“寧王”之外,贛鋒鋰業、欣旺達也在去年成為了東風集團旗下嵐圖汽車的股東;而早在2017年,國軒高科就出資1000萬元,參與了北汽新能源B輪融資。“隨著鋰電價格回落,鋰電公司入股整車廠等難度或許也將增加。”在前述內業人士看來,入股主機廠從本質上就是深入雙方的綁定程度,雙方共享行業成長紅利。這樣的模式形成了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間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捆綁關系,又保證了雙方各自的優勢能夠更好地發揮。“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黃金時期,雙方或將漸成為各自領域的深度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