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考生只有天津戶籍或將不能滿足在天津報名參加高考的條件。8月16日,天津市將高考報名條件由單一的“戶籍”要求調整為“戶籍+學籍”要求。教育專家表示,在天津放寬落戶門檻的背景之下,嚴格高考報名條件符合預期,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高考移民現象。
“戶籍+學籍”雙重條件
根據8月16日發布的《市招委關于天津市普通高考報名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及通知解讀,自2022年普通高考報名(2021年11月初)開始,天津市高考報名條件由單一的“戶籍”要求調整為“戶籍+學籍”的要求。
通知中所列出的高考報名條件,與天津市原有高考報名政策相比,有兩點主要變化:一是具有天津市常住戶籍的考生在報名參加高考時,應屆畢業生增加須具有天津市高中階段學校三年學籍并實際就讀要求;二是持外省學校畢業證書的往屆畢業生和高中階段同等學力考生分別增加了畢業年限要求。
通知對上述調整設置了三年過渡政策,以應屆畢業生報名高考為例,報名參加2022年高考的,須具有天津市高中階段學校高三年級一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報名參加2023年高考的,須具有天津市高中階段學校高二、高三年級兩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報名參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須具有天津市高中階段學校三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高考報名條件增加學籍一項之后,進一步規范學籍審核、嚴查人籍分離等配套措施也將跟進。據了解,遵循“人籍一致,籍隨人走”的原則,人籍分離、空掛學籍、非正常變動學籍、偽造學籍、出具虛假就讀證明、學籍變動處理不及時等將成為今后天津教育行政部門重點核查和糾正的問題。
“高考洼地”吸引力大
天津為何要對高考報名條件進行調整?這一調整將產生什么影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中國商報記者分析,天津調整高考報名條件對有天津本地戶籍,且一直在本地就讀的學生沒有不利影響。但會給有天津戶籍,卻一直跟隨父母在外地學習的學生帶來一定不便。報名條件調整之后,意味著他們如果要在天津參加高考,就必須回到天津就讀高中。不過此番調整高考報名條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遏制高考移民現象。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天津的高考本科錄取率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一直穩居高位。2021年包含提前批、本科A階段和本科B階段的總錄取率達到81.6%,這一數據讓許多考生人數眾多的省份望塵莫及,高考優勢顯而易見。因此不少人想通過為子女搞到一張天津戶口來走捷徑。
2014年之前,天津允許外省戶籍人員通過購買商品住房、投資興辦企業和引進人才辦理藍印戶口落戶,持“藍印戶口+三年高中學籍”就可在天津參加高考。據天津市國土房管部門統計,2009年以來,外省市戶籍人員在天津市購買商品住房占全部銷售比例的31%,其中辦理藍印戶口的占四五成,達到全部銷售比例的10%至15%左右。
“天津市一本錄取率之高在全國數一數二,因此(臨近北京的)天津市武清區、寶坻區的房地產成為不少北漂的次優選擇。”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副主任張家勇對中國商報記者說道。
2014年5月31日,這項在天津實行近20年的“藍印戶口”政策被叫停。不過四年之后“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的開展,又為考生進入天津這一“高考洼地”增加了可能性。
遏制高考移民
2018年5月16日,天津發布“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政策內容主要是改革人才落戶制度,包括放寬人才落戶條件、自主選擇落戶地點、簡化落戶經辦程序等具體措施,并明確了學歷型、資格型、技能型、創業型、急需型五類人才落戶的具體條件和辦理流程。
記者了解到,行動計劃推出以來,截至目前共有近40萬人落戶天津。其中不乏抱著使子女獲得在天津參加高考資格目的而落戶的人。
“早在天津發布‘海河英才’人才引進行動計劃時,就有輿論指出,未來天津很可能調整高考報名條件。因為這一計劃進一步放寬了人才落戶的條件,結合天津當時只要有本地戶籍就可參加高考的規定,確實可能出現為讓子女在天津參加高考而進行的高考移民操作。”熊丙奇說。
而天津也并非首個通過采用此種方式來遏制高考移民的地區。在一些放寬落戶限制或有高考優勢的省份,針對戶口從外地遷入的考生,普遍設定了戶口遷入年限、學籍年限的要求。既推進戶籍改革,又防止政策被利用進行高考移民。如2020年福建省就要求因其他事由將戶籍遷入福建省的應屆畢業班學生,其高考報名條件是“戶籍遷入滿三年+三年高中學籍”;而內蒙古自治區的條件則更為嚴格,須滿足“戶籍遷入三年+三年高中學籍+家長具有合法穩定住所且納稅均滿三年”的要求。
“現行國家高考政策并不支持高考移民、學籍與戶籍分離等投機取巧的做法。可以說,天津市高考新政出臺是符合預期的,對標新政調整預期,將是相關家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張家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