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20分鐘報》網站4月15日發表一篇觀察報道,講述了外國人在上海的“抗疫”生活。全文摘編如下:
2020年,來自西班牙的網絡主播拉洛曾在上海經歷過與西班牙情況截然不同的新冠疫情,他記得當時“沒什么大不了”。
兩年后,上海卻正在經歷自那以來最嚴重的一輪疫情。拉洛說:“我從4月1日就被隔離了,哪也不能去,一切都受到嚴格限制。”
拉洛住在上海長寧區,他表示,自己只能去倒垃圾,以及去接受定期核酸檢測。而正是這些大規模的免費檢測,決定了誰可以出門。
“如果你居住的大樓里有陽性感染者,你大約需要隔離14天;如果是附近樓里有陽性感染者,那你需要先隔離7天,再進行7天的健康監測。”他解釋說。
盡管如此,相對于上海約2500萬的龐大人口來說,感染數據并不那么令人擔憂。
居委會負責幫助居民遵守當前嚴格的管控措施。每位居民都有一個二維碼,包含其姓名和身份證件號碼等信息。
拉洛說,在一些微信群里,人們自發組織團購食物,比如雞蛋、蔬菜、面包、咖啡等。
已在上海生活4年的波多黎各人伊萬跟拉洛住在同一個小區,他表示:“我知道有些人有不少抱怨。你必須每天在吃飯問題上花費大量精力。”不過,這幾天情況發生了變化。“我認為情況正在好轉,食品供應增加了。”伊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