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3月15日文章《語言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之間的爭論:如果與外星人直接接觸,我們能和他們溝通嗎?》,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與外來物種直接接觸,我們會怎樣做?我們將如何識別或解釋他們的智慧,我們會說什么?這些只是由哈佛心腦行為跨學科倡議贊助并由美國哲學教授愛德華·J.霍爾主持的廣泛對話中討論的幾個問題。
以講述外星人降臨地球的美國科幻電影《降臨》為參照,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和語言理解專家杰西·斯內德克與天體物理學家、《地外生命:地球以外智能生命的最初跡象》(2021年)一書的作者阿維·洛布,就人類在與外來物種接觸時將面對的潛在挑戰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
洛布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科學界應該更認真地對待尋找外星生命的問題。洛布在他的書中指出,2017年發現的一顆煎餅狀的快速移動的太空巖石可能實際上是一項星際技術。他說,如果我們遇到外星物種,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首先,人類必須拋棄他們處于“創造頂峰”的感覺,相反,應該懂得人類可能“處于銀河系智慧分布中的某個地方”。地球上的居民還應該考慮人類與太陽系以外的信使之間可能存在“技術鴻溝”。這些信使很可能以人工智能物體的形式出現,能夠進行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旅程。